BUD專項基金申請5大要點!

內地經濟發展持續增長,工業、服務業、製作業在市場上推動新經濟能力。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為驅動社會經濟發展,令經濟體系更多元化,早在2012年推出為期5年的「BUD專項基金」鼓勵企業在內地發展。由於不少企業踴躍申請,所以在2018-19年《財政預算案》宣佈擴展至2022年,並已在2018年推出兩項優化措拖,資助上限增至100萬,資助項目上限由3個增至10個,讓中小企擴大商機,開拓東盟及內地市場,把握經濟機遇,提升競爭力。

基本申請資格
即使增加資助金額,「BUD專項基金」申請資格亦相當簡單。沒有行業限制,只要是按照商業登記條例在香港登記及有實質業務運作,均符合BUD申請資格。

上司公司不符合BUD申請資格
然而與其他資助計劃一樣,上市公司未能符合BUD申請資格,原因是因為上市公司在籌集資金方面比較有能力及更多選擇性,比起其他企業,他們更需要得到實際的財政資助,因此所有香港的上市公司及香港地區以外的上市公司不能夠申請。不過上司公司的子公司則可以申請資助,因為子公司與母公司為獨立法律實體。

內地沒有公司依然可以申請計劃
企業無須擔心在內地無任何業務運作,不會不符合BUD申請資格。「BUD專項基金」其中的優化內地計劃目的是幫助企業進軍內地,推行有關發展品牌、升級轉型、拓展內銷市場,提升在內地的競爭力及促進發展內地業務,縱然企業在中國內地並無任何業務或營運的公司,但有意發展中國內地業務,亦符合BUD申請資格

兩類BUD申請資格項目類別
第一是全盤業務發展計劃,第二是企業自行制定。全盤業務發展計劃為企業想發展外銷,可以嘗試尋求政府資助顧問公司協助制定詳細計劃,聘用合資格的服務提供者,例如:政商資訊通Linker。而企業自行制定則是公司已經有實施計劃中全部或部份項目,望政府提供資助協助公司前景。

申請項目時間
計劃每三個月季度分批處理,本季截止時間為2019年6月28日,每個獲資助項目不多24個月內完成。

為協助業界與時並進,政府一直致力投放不少資源及資助於各中小企業務,望企業積極推動社會經濟,進軍內地衝出國際,政商資訊通Linker表示:不同的資助對個別的業務可以開拓無限商機,各公司應該把握機會申請資助,免失良機。

WhatsApp chat